车队商业之路企业化运作方可持久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08 12:32:20| 浏览次数:
“半城芦苇半城塔”,2016年国际汽联亚太汽车拉力锦标赛暨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张掖站)的冠军就在这座城市的芦苇荡边、“马可波罗营地”诞生。
因为首次获得亚太冠军,杜邦拉力车队的维修人员太过兴奋,抛接时差点让夺冠功臣、奥地利外援“嘴啃泥”。
哈米,出生德黑兰、现定居浙江义乌,是义乌伊朗商会会长,讲一口浓重京腔普通话。
“太晒了,我都懵圈了。”中文名叫“郎郎”的哈米定居中国已有13年,目前持有的中国赛车驾照,是在他放弃伊朗驾照、考证后获得的。
他所代表的义乌拉力车队是中国拉力赛的“常客”,但也“阔别张掖有三四年了”。问车队掌门人、老板车手贾金义:为什么参赛越来越少?
贾坦言,商业赞助不好找。2008年5月,贾金义牵头成立了义乌拉力车队,跑了两站,赛车便火速由思域换成了起亚赛拉图,“不为别的,只因有朋友说能帮助我们拉上起亚(厂商)参加比赛。”
那时的贾金义踌躇满志,装备、IC形象一切向大牌车队看齐,请模特、请技师......投入的一百多万打了水漂,期待被招安的厂商还是没有来。
重出江湖的贾金义现在很理性,“从改装到参赛,一切都是AA制,有钱就玩,没钱就歇着,期待被厂商招安,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贾金义现在更多通过组织培训、比赛,吸引当地企业、赛车爱好者加入来延续梦想、维持车队运转。
在义乌,现持有中汽联赛车驾照的有一百多人,而大部分是由义乌拉力车队组织的赛员培训班结业走上赛场,伊朗的“朗朗”就是其中之一。
马可波罗营地。北京龙翔车队的范高翔跑完第一遍,赛车右前胎起了个大鼓包,车队老板也是车手的范高翔没有指令维修技师更换新胎,而是把前一天用过的旧胎再装上。
“还剩最后两条新胎,好钢得用在刀刃上。”范高翔的这种宽慰解释更多是一种无奈。
1993年出生的范高翔,6岁开始玩卡丁,曾是中国方程式运动的“未来之星”。当年“方程式的五小虎”只有他一人后来转战了拉力赛场。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不仅参赛,还当车队老板--筹资组建了“北京龙翔”车队。
“车队起名叫北京龙翔,是因为我爸在通州建有一个龙翔卡丁车场。我就是从那里开始走上赛车之路的。”
与义乌拉力车队一样,北京龙翔也没什么赞助(车身上的广告更多是支持的企业提供一些实物而已)。与“义乌拉力”从购车到参赛整个流程AA制不同的是,北京龙翔参赛的三辆赛车,两辆为范高翔所有,参赛的大部分费用也由“范老板”买单。
“现在我们正在对龙翔卡丁车场进行改建,未来希望它能承接像飘移、汽车培训一类活动。”今年23岁的范高翔畅想着自己的梦想。
跑完比赛,他的主要任务就是陪车手聊天。“有张新育、侯文这些专业人员加盟我们车队、参与车队管理,我真得轻松不少。”
许新提到的张新育,是中国赛车圈“车队楷模”前FRD的行政经理,今年加盟锐思担任车队经理。侯文则是许新礼贤下士,聘请到的、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毕业的汽车专业高材生,现担任锐思车队技术总监。
2002年注册成立”北京锐思赛车俱乐部”的许新,一直把上海大众333与FRD当做楷模与标杆。
“中国赛车,不缺好的车手、好的经理,缺的就是像夏青(上海大众333)这样有商业眼光的老板。”
许新现在记忆犹新的是,二十一世纪初,桑塔纳在拉力赛场“一赢再赢”,但考虑厂商的商业需要,夏青果断更换POLO赛车,几站过后就把优势找回。
许新记得有这样一件事:一年前,他带着一家汽车厂商的代表去考察国内某知名长距离越野赛,看到一家车队维修区前有一辆宾利,维修人员在不铺地布、工具满是油污随处乱扔的环境下工作,这位厂商代表很是惊讶地问:中国车队是不是都是社团组织?!许新由此感悟:车队如果不能企业化运作,很难有成长空间。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