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NineGame)体育·官方网站-九游连接体育未来

重塑老产业 抢占新赛道 布局向未来——来自盘锦市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报道-九游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塑老产业 抢占新赛道 布局向未来——来自盘锦市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报道

发布时间:2025-03-06 12:20:32| 浏览次数:

  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最大单体设备芳烃联合装置抽余液塔安装成功。 特约记者虞伟 摄

重塑老产业 抢占新赛道 布局向未来——来自盘锦市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报道(图1)

重塑老产业 抢占新赛道 布局向未来——来自盘锦市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报道(图2)

  九游体育官方网站

  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5G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平台。 特约记者 林松 摄

  从以石化产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独撑到多点多元产业共擎,在攀“高”向“新”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盘锦市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加快项目建设,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因地制宜向“新”而行,探索适合“本土体质”的发展路径,传统产业日渐褪去“黑色素”,奔向“绿时代”,新兴产业抢占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

  当下的盘锦,转型升级稳健前行,新兴产业加快落子,创新生态方兴未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蹄疾步稳。

  缘油而建、因油而兴的盘锦,以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奠定了石化产业基础,从建市之初的“油头大、化身小”到形成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等全产业链布局,盘锦已成为辽宁建设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的“两极”之一。

  自去年以来,盘锦结合市情,发力构建“3442”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石化及精细化工等3个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光学电子等4个特色产业,做精做优食品加工等4个消费品工业,前瞻布局新型储能等2个未来产业,在“老产业”改造中提升实力,在“新动能”培育中厚植优势,在“新赛道”布局中拥抱未来。

  从规模上看,石化产业是盘锦产业结构中的底板和长板,而产业链条偏短、精细化率偏低也是不容回避的短板。也因此,盘锦市始终坚持把抓好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作为做大做强工业的核心主题。

  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减油增化、减油增特”,盘锦市组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专班,以打造石化及精细化工全产业链为导向,拓展石化产业链条,重点打造千亿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建设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等6个方面17条产业链,滚动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59个,使之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当下,辽河石化推进超寒水工改性沥青、极寒区域用改性沥青的研发与应用,向石化产品高端化进军。锦城石化生产高品质针状焦和芳香基环保橡胶增塑剂,进一步实现“减油增特”。金发生物10万吨/年生物基丁二酸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成后,将成功突破生物基丁二酸技术问题,有效助力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围绕石化及精细化工全产业链整体发展和头部企业的上下游、前后端,盘锦市精准发力、精准招引、精准培育,在快速实现延链、补链、强链的同时,把重点产业链打造成招商品牌,形成了更集中、更系统的产业发展态势。

  总投资837亿元的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总体进度已完成近60%。针对石化产业链越往下游走,附加值越高,产业带动力越强的实际,盘锦市提前谋划华锦阿美项目的头部企业集聚效应,规划了3.57平方公里下游精细化工产业园项目用地作为项目建设载体,紧密围绕大项目产品的精深加工,积极发展国家鼓励支持的化工新材料与高端精细化学品等,全力加快下游产业链招商步伐,推动实现“大树底下有灌木,灌木底下有花草”的良好产业生态。目前,盘锦市已谋划乙烯、丙烯、碳四、碳五、碳九等12条招商产业链,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降低成品油产率,迈向价值链高端。引领石化产业结构从“粗”到“粗中有细”再到“精细”,华锦阿美项目正在为盘锦乃至辽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解题方式,必将助力盘锦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为辽宁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去年11月,盘锦联合大连申报国家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在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胜出,这对于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催化意义。大盘绿色石化产业集群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41家,在多个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石化产业最核心的催化技术领域,代表我国最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加快形成世界级绿色石化和精细化工集群,大盘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正大量开展协同技术攻关合作,探索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载体、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模式。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盘锦设立,气体分离膜等多项技术已在辽河石化等企业成功应用,辽河石化尾气回收氢直接用于加氢装置,年效益超过2400万元,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8万吨;锦城石化高升厂区运用循环氢纯化工艺设计预计每小时可提纯氢气12.5万标准立方,年增效益超过1亿元。

  中试基地,既是一个放大的实验室,也是缩小版的生产厂,能将可行性技术进行小规模生产并不断测试,完善产品性能直至成熟后,再进行产业化生产,显著提升产业化成功率。中试,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为化工产业迈向精细化之路搭建了关键一跃的跳板。

  过去,省内乃至国内的高校、科研院所不具备化工中试条件,没有足够经费支撑,而企业因中试环节投入大、风险高,不愿意投资,并且化工中试项目审批过程烦琐,导致中试项目难做,中试基地难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迟迟难以贯通。

  作为石化之城,盘锦产业基础坚实,既有补齐炼有余而化不足、粗化工有余而精细化工不足等短板的愿望,也客观具备发展中试基地的明显优势。2021年11月,全省第一家精细化工中试基地——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挂牌,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院校为技术源支撑,规划了催化剂、医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5个重点领域。中试基地总投资7.6亿元,规划总占地面积28.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采取“赛马”机制,分为双台子区和辽滨经开区两个区块,已建成中试车间24栋。

  三力中科副董事长宫新军说:“总公司的MMA(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PPO(低分子量聚苯醚)等4个新产品中试放在中试基地的3个车间来做,都取得了成功。这里的厂房以及配套,还有诸多技术服务,都很好地满足了我们的要求。”

  辽宁中茂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以高分子材料引发剂为基础材料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与外资在此领域同台竞技的公司,公司独创的“一种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戊酯的合成方法”技术,成功填补了行业内的技术空白。董事长董淑祥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研发的新产品应用于轮胎,钉子是扎不破的。经过中试,公司即将从试生产阶段进入正式投产阶段。”

  目前,中试基地已有三力中科、格林凯默、键凯科技、研峰科技等企业的10个项目完成熟化验证并实现产业化,正在实施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辽宁鲁华泓锦、辽宁金发科技等院校、企业的18个中试项目。

  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创新优势和建设基础,盘锦紧盯精细化工技术源,聚焦中试环节,强化中试能力建设,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把中试阶段作为中试产业来抓,整合盘锦精细化工园和辽滨经开区现有资源进行升级建设,构建了“科学研究在实验室、中试放大在孵化器、产业转化在开发区”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和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持续提升,全力打造“立足盘锦、面向辽宁、辐射东北、服务全国”的公共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成功纳入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重点培育库。

  随着“中试”效应的发酵,盘锦正吸引更多的人才与项目来盘锦,为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盘锦建成全国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的底气更足。

  今年以来,盘锦市“新”意不断。盘锦天工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等2户企业成为2025年辽宁省第一批瞪羚企业,盘锦格林凯默科技有限公司等11户企业成为2025年辽宁省第一批雏鹰企业;辽宁中茂新材料有限公司等6户石化企业被认定为2024年度第二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最新揭晓的辽宁省科学技术奖盘锦市5个项目获奖,涵盖精细化工、光学电子、农业等多个产业领域。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盘锦市营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氛围,向企业集聚创新要素,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引育”行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育苗”行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位居全省前列,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创新矩阵。截至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分别累计达到793家、240家、148家。

  “在座的朋友们如果使用国产手机,那么,你的手机摄像头的马达有九成概率是辽宁生产的。这个产品,辽宁目前排名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去年4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我省在新闻发布中专门提及这一成就。

  创造这一成就的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专利近1600项,实现了核心产品从4000万像素全球最薄前置镜头,到1亿高像素防抖马达产品全系列覆盖,并已开发出潜望马达、压电马达、记忆合金马达、可变光圈马达等多种全球技术领先产品。

  发挥中蓝电子“头部效应”,盘锦光学电子供应链产业园先后引入弘康科技、中昊电子等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现已集聚关联企业7户,签约招引上游供应商23户,产业链条逐渐拉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辽河油田建成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电热熔盐新型储能注汽技术实现突破。由华锦集团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组建的“石油炼化深加工新工艺与新技术创新联合体”获批省级创新联合体,聚焦石化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等前沿领域,开展“石化基系列高端新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攻关,并获批省级重点研发计划支持,有望显著提升辽宁石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大米、河蟹等农业品牌,盘锦市建成国家级科技小院8家,打通农业技术普及推广“最后一公里”。

  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盘锦市成立工作专班,印发《盘锦市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方案》,推动企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提升。通过全面摸排企业,梳理企业共性需求场景46个,确定第一批数字化改造试点企业名单。建立由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辽河油田等大型企业以及数字经济产业协会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库,目前已征集专家39名。着眼于完善“政府+应用方+服务商”协同推进机制,盘锦市将常态化开展与数字化服务商的对接,引导更多的企业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培育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

  推动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工作开展,在石油勘探开采领域,辽河油田形成一套可规模推广实施的北斗人员定位系统,实现人员定位、人员分色管理、人员轨迹及位置追溯等功能,满足石油石化生产区域人员定位要求,具备统一推广条件。盘锦农业发展集团自主建造的“辽科2号”科考监测船是全省唯一配备“北斗+5G”信息监测硬件的科考监测船,实现了船舶和陆地的实时沟通,数据经物联网平台处理,最终展现在盘锦智慧海洋牧场服务平台,现已正式运营。国网盘锦供电公司完成3座电力北斗基准站组网建设,盘锦地区电力北斗精准网覆盖率已基本达到100%。北斗通航产业园14栋厂房均已封顶,预计今年底前完成一期建设。

  不断重塑创新生态,盘锦市已拥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5家、各类科技双创孵化载体17家、在孵企业700余家。同时引进大连理工产研院等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国橡中心碳五低碳综合利用研究所等研发机构相继入驻,不断壮大产学研联盟。

  一座传统的化工之城,正在稳健转型。成绩面前,盘锦市保持清醒,在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盘锦市认真剖析自身存在不足:传统产业转型步伐不快,新兴产业培育不足,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明显。

  痛点,就是发力的方向。盘锦市路径清晰:狠抓创新赋能,奋力在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勇争先、走在前。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专班化、项目化推动“3442”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制造强市。

  推动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盘锦围绕产业链谋划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拓展产业链,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增长7%。支持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域内企业与精细化工、粮油等省重点实验室群对接合作,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畅通转化渠道,引导企业院校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推动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新增中试项目15个以上、本地产业化5个、争创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引育用留”并举,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建设人才和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盘锦就业创业,引进人才1.15万人、创新团队7个。

  推动支柱产业强链壮群。盘锦市深化国家级绿色石化集群、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建设,实现两大支柱产业双“擎”齐驱。加快“减油增化”“减油增特”,推动华锦阿美项目机械竣工,推进辽河石化制氢装置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等项目加快建设,促进北方沥青碳五碳九深加工等项目落地实施,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化工精细化率达到48%,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聚焦“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支持汇福粮油开工建设饲料蛋白项目,推进中储粮油脂直属库粮食仓储物流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佳味食品等企业稳步扩产,粮食加工能力达到870万吨,粮食加工副产品利用率突破60%,积极争创国家现代粮食物流(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东北粮食集散和精深加工基地。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推动光学电子供应链产业园建设,新进驻项目6个,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串珠成链。加快金发生物基材料一体化、大金重工风电装备等项目建设,加大电热熔盐等新型储能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产业成势见效。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持续争取辽东湾海域国管区海上风电项目,推进农发集团海洋牧场等项目建设,推动海洋产业能级跃升。制定实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案,积极布局生物制药产业,加快未来产业破冰抢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