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讓首發經濟真正成為“長紅經濟”
发布时间:2025-02-27 17:09:55| 浏览次数:
打卡第一家門店、逛第一個IP展覽、沉浸式欣賞第一場秀……首發經濟掀起的消費熱潮,正漸漸成為一種新風尚。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聯合發佈《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到,因地制宜推進首發經濟,推動消費地標建設,聚焦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打造新型消費場景。事實上,首發經濟在重塑消費生態的同時,正成為“內需激活”與“創新突圍”的關鍵抓手。
首發經濟的核心在於“新”,但內涵已從早期的“首店稀缺性”轉向“系統性創新”。如小米SU7發佈會上,27分鐘內突破5萬訂單量;華為手機憑藉自研晶片與衛星通信功能贏得全球矚目,更是印證了技術“首發”對市場話語權的掌控力。
首發經濟正逐漸從拼“首店數量”轉向拼“首發生態”。如《黑神話:悟空》以國潮IP驚艷世界,亞洲最大蘋果旗艦店落地上海市靜安區成為“科技地標”,百餘場“首發”活動在北京“2024全球首發節”上煥新消費活力。可見,在消費升級與數字化轉型的交匯點上,首發經濟不僅成為激活內需的強勁動能,更是一場對政策引導力、企業創新力及城市競爭力的深度考驗。
更重要的是,首發經濟的發展壯大,已超越單純的“首次亮相”,重在以場景重構、技術突破、文化賦能等綜合能力,來吸引用戶贏得市場。一方面要避免陷入“為首發而首發”的誤區,不能過度依賴行銷噱頭,導致産品生命週期短暫。另一方面,要改變一些地方智慧財産權保護滯後的局面,防止抄襲仿製侵蝕創新動力。
換言之,要讓首發經濟真正成為“長紅經濟”,需構建“政策—企業—消費者”協同的創新生態,通過簡化審批流程、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降低創新成本。也就是,企業需擺脫“一次性創新”思維,持續迭代創新;而消費者則應培育理性消費文化,避免盲目追捧“首發熱潮”。唯有如此,首發經濟才能從“現象級爆款”進化為“可持續動能”,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活力。
所以,首發經濟絕非曇花一現的行銷噱頭,它不僅是消費市場的“興奮劑”,更是檢驗創新能力的“試金石”。當城市與企業不再沉迷于“首”的光環,而是深耕“新”的厚度,首發經濟方能從一場“流量狂歡”,蛻變為高品質發展的持久動力。